(这里有张图,但是今天先不放。(笑)) 04/26 补title图。
忘了是怎么又看到这个本的了。
然后就在发售之后的第五年刚一开始,买了一台(虽然是当年的高配但是似乎有用的只有比其普通版多出来的32G存储空间而且 LTE 的天线略微有点出戏的这个)。
喜闻乐见的 tl;dr 环节:
(我所认为的)优点
- 手感很厚实,拿在手里莫名其妙的有种安心感。虽然也是方方正正但不是 ThinkPad 那种感觉,嗯,完全不同。
- ( Chrome OS 的情况下)翻开就用,用完就合上带走,响应速度很快,据说 MacBook 系列也是这样的?
- 让我再好好想想。
(我所认为的)缺点
- 键盘没有想象中的舒适。比 MacBook Pro 的要硬一些。虽然键程差不多。
- 触摸板的按压操作没有想象中的舒适。比 MacBook Pro 的要硬一些。虽然键程差不多。
- 3 代 Core 果然还是弱了点么,虽然因为没升级所以 Chrome OS 还是 2013 年的版本,但不开通常网页只在设置页面戳戳也觉得没有一般电脑上用 Chrome 那么流畅。
- 就算有一个 USB 3.0 接口也好…… 不过说起来,是不是从 4 代 Core 开始才有原生 USB 3.0 的?
(我所认为的)并不算优点也不是缺点的一些
- 价格(比刚发售的时候)(以及现行的其他 Chromebook )已经很便宜了。当然,你依然能看到不少同价格级别的更高配置的 Windows 本。
风扇声音不算大。虽然 MacBook Pro 的话,只开个浏览器的程度风扇根本就不转。(注:我的 MBP 是 2015Early ,已经是 5 代 i5 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戳开了某B站,…… 呵呵。- 你说你一个 2013 年的上网本上 miniDP 接口…… 我是不是起码还得来条 miniDP 转 HDMI 的线?
- 据说 LTE Modem 并没有锁运营商。改天去买张联通的上网卡试试。(虽然其实并没有什么用。)
- 盖子上代替 Logo 的彩色灯条真的很炫酷。但是用的时候自己看不见啊。(挠墙)
以下是通常话题。
04/21
购于美亚第三方,$ 378.99 free shipping 到转运公司的免税州。
保险交了跟运费差不多的钱,走转运公司自己安排的路线所以没有额外的税。我当时就估计如果冒险指定邮政路线的话如果有税可能会比这个要贵,而且万一有什么幺蛾子心情会不好的。
到手价格合 RMB 要 3000 多。但是你想它刚出的时候是这个价格的 3.5 倍啊……
嘛,总的来说,我是打算当 Debian 专用机的。旧的入手已经快 11 年的初代 Core Duo 的 DELL 本因为不能装 64 位系统,似乎很多交叉编译器没法用,所以不得不“忍痛”送回老家给爸妈当备用机。
现在只是有点纠结到底要不要刷自制 BIOS 。能跳过警告画面确实省心多了,但是如果要回 Chrome OS 的话也麻烦多了。
所以,最后一个问题…… 有人需要 Google Drive 1T 的 3 年订阅吗? 看起来没人要,那我只好自己浪费掉了。
04/26 (u1)
And, 试了试 Xubuntu 16.04 Live ,相当正常。顶部的按键默认映射了 F1 ~ F10 。(所以某人在默认分辨率下用触控板拖了一下电源小菜单里的屏幕亮度滑块,于是……)
等周末秋天试试装 Debian 吧。(是的我决定多用用 Chrome OS 了)
04/26 (u2)
挂了 proxy 升了升级。竟然不是一次性升到最新版的……
之前说的略卡的问题,其实第一次升级到 35 版本的时候已经就很顺畅了。
第二次升级到了 53 版,这才跟找到的网上的图片差不多的样子。(而且终于自动更新了系统时间!TuT)
第三次升到了最新的 57 版。整个界面好看多了。然后,就觉得有点舍不得换成 Debian 了……
04/27
57 版 Chrome OS 真好用。你说你咋就不能是个通用 Linux 发行版的样子呢……
分别试了试 Debian 的 Xfce 和 Gnome 的 Live 环境(全部 8.7.1 版),Xfce 比 Xubuntu 难看…… 而且果冻效应还挺明显的?
相比之下 Gnome 好一点,而且也没有什么卡顿,说明 U 和内存还是够用的。
只是觉得,在 Debian 和 Ubuntu 这种通常发行版下,触摸板似乎没有那么灵敏,不知道是不是参数调整的问题。
触摸屏也没有了两点 zoom 的功能,不知道要怎么调过来。
最后,最大的硬伤是,Linux 下的风扇狂刷存在感…… 所以我改了昨天 u1 的部分,决定在即将到来的炎热的夏天先用 Chrome OS 避过去吧……
虽然其实最近打算填的坑,还是用 Windows 比较好。(不不不 Pixel 你不会吃灰的请相信我)